米博体育75年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设计事业开始不断在探索中稳步起步,逐渐孕育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9月23日,“为新中国设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全国40家机构的藏品,展出500余件/组实物和历史文献,涵盖建筑、工业设计、手工艺、服装和视觉设计等。展览通过回顾新中国早期设计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那个时代的设计风格和精神内涵。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包括“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新中国第一代国家级用瓷“建国瓷”“新中国第一个春节与新年画运动” “新中国第一外贸展会” “新中国第一个国家馆”等。展览还展现了国徽设计过程模型、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纸和沟通书信,包括梁思成致彭真信及林徽因至梁思成信,以及杭州西湖规划图纸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设计图等。
据悉,展览分为五大板块:一、国家形象与人民叙事;二、积极的工业化;三、生产城市与人民空间;四、社会生活与日常感知;五、设计美育的普及与提高。
对于此次展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表示,在那个既充满希望又布满挑战的时代,新中国的设计事业在不断的探索中稳步起步,逐渐孕育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回顾新中国早期设计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那个时代的设计风格和精神内涵。
韩绪说,“在这场展览中,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们是如何在广泛的社会参与中,共同塑造了国家形象的符号与空间;他们如何在匮乏、技术不足和劳动力技能有限的条件下,确保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又是如何借助国际援助,发展自主设计,并最终实现出口替代;在简朴的物质生活中,他们如何运用“设计”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劳动价值、共同目标、日常伦理的新认知;他们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现代新理念相融合,将曾经仅供皇室的工艺转化为百姓的日常用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简化字、图形设计和文艺出版等方式,推动社会美育的启蒙和全民扫盲工作。”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成为了设计的主体和受众,社会各界在新政府的号召下广泛参与国家形象的设计过程。展览第一板块“国家形象与人民叙事”呈现了一系列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新中国设计。国旗、国徽的设计秉持全民参与的理念,将国家符号的设计融汇在“人民大团结”的意象中,在国家建立初期起到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
除了国家象征符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了一系列具有崇高感的建筑和场所,如开国大典的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展览不仅展出了这些建筑的设计图纸和手稿,还根据图纸还原了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模型。
新中国初期,多个展示现代化国家形象的展览空间如广交会与海珠广场、莱比锡博览会中国馆等被精心规划和设计。这些项目承担了对现代主义设计语言进行跨文化转译的工作。其中,祝大年设计的新中国第一代国家级用瓷“建国瓷”以及常沙娜等人设计的“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系列制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政府召集了民间工匠参与研发,梁思成和林徽因推动成立了工艺美术组,国礼的设计推动了之前专门用于皇家陈设品的特种工艺向百姓日用的转化。
在“积极的工业化”这一板块,观众可以看到设计是如何具体地参与企业生产,如何克服材料短缺、机械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力技能的不足,如何借助国际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积极地推动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展览中,除了展示“一汽”“一拖”等相关的重工业设计成果之外,还展出了五十年代的日用工业设计,如熊猫牌1502 国宾收音机等“国营南京无线电厂”的系列产品、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幸福牌照相机、无敌牌缝纫机等。这些如今当代年轻人已经很少见到的家庭用品,在那个年代承载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理想和无数家庭的幸福追求,成为老百姓口中的“三转一响”。
为解决人民迫切的基本生活需求,全国各城市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旧城改造工作,其中包括北京龙须沟和南京内秦淮河的整治工作,以及上海将脏乱差的棚户区改造成新型复合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居住条件。除旧城改造外米博体育,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还提出按照社会主义城市标准建设新城市。在此方针的指导下,西安、太原、兰州、包头、洛阳米博体育、成都、武汉、大同这“八大重点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展览中呈现了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和“西湖改造”的案例。“人民的西湖”理念在这一时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景观和空间,现代公园和传统园林的理念在碰撞中,让西湖成为了全民共享和文化记忆的宝藏。
除了杭州西湖改造的案例以外,“生产城市与人民空间”板块还展出了新中国时期丰富的建筑设计内容,包括: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的“北京十大建筑”米博体育、陕西西安人民大厦和广州双溪别墅;见证现代主义多维度探索的同济大学文远楼、华东建筑院大楼、杭州华侨饭店和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以及对西方现代结构技术进行本土创新的顺德人民大礼堂、同济大礼堂、武汉长江大桥、重庆人民大礼堂和北京工人体育场。这些建筑项目犹如一部生动的史诗,展现了新中国在展示自身形象、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在“社会生活与日常感知”板块,则聚焦人民的日常生活。建国初期,妇女解放运动进入新时期,女装中性化进程加快,与短暂出现的“美化服装”运动一起,体现了男女平权和对服饰多样性的追求。各种制服类服装应运而生,传统、革命与现代审美在同一时空交织,与“翻旧改新”潮流汇聚,构成了新中国时期独特的社会生活景象。
设计教育是新中国设计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别于实物和模型的展示,展览的最后一个板块“设计美育的普及与提高”收集了大量生动的文献和书籍。其中米博体育,《中国锦缎图案》《敦煌藻井图案》《图案基础》《染织图案基础》《书籍装帧艺术简史》等新中国时期出版的工艺美术教材,注重传统振兴与史脉梳理,显示出新中国时期设计教育日益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特征,奠定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体系的基础。观众还可以看到邓白、刘开渠、顾恒、雷圭元、庞薰琹、唐葆亨、奚小彭、孙晴义等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前辈对设计教育的思考和对民族文化的关怀。
此外,这一板块还从“理想儿童”与美育启蒙、全民扫盲和文艺出版这两个独特视角切入,展现出设计在教育的普及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五十年代,“黑二体”“宋二体”等字体设计为推广简化字和汉字使用的规范化以及全民扫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上海中艺玩具厂生产的建筑积木、康乐棋等益智类玩具的设计折射出当时社会对“理想儿童”的构想与期待,同时促进了艺术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据悉,在展览中,主办方将为儿童准备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设计工作坊和研学课程,包括“字字”不倦——老美术汉字体样张设计课程、“零”感共生再造衣——时尚设计课程探索和实践、“和平鸽带着花的消息”拼贴课程等米博体育。
本次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和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文艺巡礼活动。